第255章 附骨之疽
作者:清岚如水      更新:2021-07-03 13:03      字数:2299
  李牧的骑兵一阵旋风般刮来,对相对劣势的秦军小股部队七扯咔嚓一顿乱砍。
  敌人还没等明白过来,就已全部被歼;
  又一阵风般撤走,只留下一地死尸,使秦王和王龁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偶尔损失千百人,还不值得秦王深切关注;
  但接二连三之后,运送给养的运输队也遭到袭击,秦王就不能不重视了。
  紧接着,范雎也送来细作提供的关于李牧这支新建骑兵的情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决定动用一定规模的兵力消除这个“附骨之疽”。
  但李牧的骑兵机动性很强,没有固定驻地;
  当时代郡地广人稀很难搜索,又深得当地人的支持。
  秦军的细作根本就探听不到他们的具体活动规律。
  所以主动出击是“盲人骑瞎马”,闹不好还许被他们袭击,很有“夜半临深渊”的危险。
  最后决定派重兵保护从秦至赵这条漫长、却又如生命般重要的给养运输线。
  这样,秦王的大量兵力也受到了牵制,使他不能再像初临邯郸时那么悠哉优哉地玩战争游戏了。
  但是,对于减轻邯郸所承受的压力,这些打击所起的作用还不显著。
  探听到秦军又加紧进攻邯郸后,李牧决定冒险深入敌后。
  就在邯郸被石砲打得几乎无还手之力,秦军潮水般涌来,已是岌岌可危之际,王龁忽然接到紧急命令:
  立即率军回来保卫大王营地!
  原来李牧的骑兵一路砍杀,锐不可挡,已刮进秦王的御营。
  御林军虽然在拼命,但恐怕拼光了也拦不住李牧。
  总不能让大王处于险地,只得从前线调兵,这是秦王入赵以来第一次狼狈!
  不料,李牧并不想跟秦军拼命,随时都在观察秦军动态。
  接到王龁大军回援的报告,一声胡哨,三万铁骑倏忽之间,便撤得不见踪影。
  御林军职在保卫秦王,不敢追击,等王龁赶到时,御营已是“深院静,小庭空”了……
  就在李牧争得的这段宝贵时间里,邯郸城中又想出对策。
  在城上用牛皮,甚至绸缎、被褥支成帐篷。
  石块落在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篷顶,跳几跳便沿着斜面滚下去,反倒阻碍了秦军的进攻。
  秦军的谋士们反应也很快:
  他们在长杆头处绑上浸了油的麻团,点燃后,举到城头去烧那些帐篷;
  同时在城下又安排大量弓箭手向上射击,石砲也猛烈轰击,阻止赵军前来救火……
  秦军动用一切力量压制邯郸守军的抵抗后,第二步就是继续攻城。
  为了保存宝贵的“帐篷”,廉颇只得下令迅速拆除。
  但失去掩护,秦军的石砲又打得守城士兵只能躲避,无力还击。
  “墨家”赴汤蹈火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禽滑继这些墨家勇士们身上并不穿戴盔甲,却冒着箭矢石雨冲到城边。
  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击打那些“火竿”,使他们不能任意对帐篷放火焚烧;
  很快,城里也送来大量长柄弯月刀,专用来砍削“火竿”。
  邯郸的冶铁技术列国著名,刀刃特别锋利,乒乒乓乓一阵乱响,那些“火竿”头都被削断。
  熊熊燃烧的麻团不免落到城下秦军自己身上,逼得他们乱跑乱躲。
  火光下,为城上的打击提供了准确目标。
  由于邯郸的冶铁业为保卫邯郸做出了杰出贡献。
  所以秦始皇灭赵后,为报此怨,把邯郸的钢铁巨头卓氏、郑氏,全都没收财产,发配到边远的四川。
  财产可以充公,但技术不能剥夺。
  卓氏终于在四川又利用自己的技能使冶铁事业重兴。
  汉武帝时与司马相如自由恋爱,为历史留下一段不泯佳话的卓文君,就是卓氏后人。
  战争已从拼杀斗勇转为“斗智”,不但秦王帐下的谋士们绞尽脑汁,连将军们也改行“行诡用奇”。
  于是秦军攻城的花样不断推陈出新,邯郸城里则针锋相对,一个一个地破解。
  从表面上看,战斗的规模变小,程度也不似以前那么激烈,但每一种“花样”中都潜伏着危机。
  稍不小心,就能导致城破国亡……
  秦军忽然又停止攻击。
  这对于疲于拼命的守城士兵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是“好事”,但廉颇和薛琦等都明白:
  秦军是在筹划新的阴谋。
  果然,几天之内秦军便挖土堆成比城墙还高的几座土山;
  几万名弓箭手立在上面,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雨对邯郸城上的守军进行压制射击。
  在箭雨的掩护下,秦兵又开始顺利地架起云梯,放动鹅车,攻向邯郸。
  城上一面拼死抵挡攻城的秦军,一面迅速用大木从城楼两侧伸出。
  逐层搭架,建起比秦军土山更高的木台;
  又精选出一批神箭手,更加居高临下,射得土山和鹅车上的秦军纷纷逃避。
  使这一“新计”又成“画饼”。
  秦军屡屡失败,虽然还没有停止攻击,但几乎已成为摆样子、走形式。
  一个个无精打采,失去往日的锐气。
  廉颇几次观察之后,突然提出一个设想:
  “秦军莫非久攻不下,士气懈怠?”
  鲁仲连微笑摇头:
  “将军休急,请听听禽滑继的侦察情报。
  只要秦王不下令撤回,他的将士就绝不会松懈斗志,秦王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禽滑继的小分队除了白天参加阻击战外,到了夜间还经常出城进行侦察。
  应该承认,要从被俘的秦军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很不容易。
  按“商君之法”,向敌泄密等于投敌,其后果是“灭三族”。
  所以俘虏宁肯自己死,也不愿因泄密而连累家人。
  但即使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几句话,汇总之后,也能从中摸索出一些趋势以至为引导。
  禽滑继的侦察终于发现:
  在堆成的土山后面,是一个个深坑,深坑中灯火通明,秦军如同蚂蚁般往来不绝地向外运土。
  不用做更缜密的分析就能看出,他们是在坑中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