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农转非的那批人
作者:平和心境      更新:2021-08-13 09:26      字数:2260
  前几年,为响应“建设新农村”号召,胡幼萍父母的村里决定把村中心那些已经空心化的老房子推倒,建设一条十字街道和一片花园。
  只是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协商时,一些村民趁机提出各种要求:必须重分宅基地,要求既要位置好,面积还要扩大……
  种种苛刻条件,气得村干部甩手不干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要盖房子的话,只能在原址上进行。”
  胡幼萍父母和其它几户人家并没有向村干部提出什么额外要求,主要是担心重新划分宅基地的话,村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名字除掉。
  为此,尽管多年来都没有在村里居住,他们却率先在推倒的老宅基础上建起了新房,当然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胡幼萍的父母在那场“农转非”风潮里,买了城镇户口。
  张峰插话道:“这是你早早出来打工的原因?”
  胡幼萍点了点头:“我的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一方面父母觉得就是读了大学,国家也不包工作分配了,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到时找个男人嫁了。另一方面,为了建造农村的房子,爸妈确实用光了积蓄。”
  近二十年来,胡幼萍父母一直在华天市区生活,这次重回村里建造新房,好多年轻一辈都已经不认识他们了。
  胡幼萍的父亲名叫胡金康,他给胡幼萍讲起买户口的原由:“那时候,‘买户口’是通俗叫法,正式提法是‘农转非’。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在二十多年前,还是非常诱人的。”
  “九十年代以前,虽然改革开放好多年了,但在很多地方,还是实行商品粮制度。虽然粮食是农民种的,但你要是农业户口,如果家里的存粮不够,就得花高价去国营粮油店买,而如果是城镇户口,反而是低价。还有商品油、商品布等等,都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是城镇户口,一般都会安排到一个单位工作。如果拥有铁饭碗,生老病死、吃饭住宿、小孩读书等等,单位基本都会给你安排好。”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农转非”政策开始放开,只要愿意花钱,农村户口的人就能成为“城镇户口的人”。
  最初,“农转非”政策还设置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必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村委会证明盖章”等等。
  张峰对于此事有些好奇,便插话道:“你父亲买户口化了多少钱?”
  胡幼萍回忆了一下说道:“我爸说当时迁移户口就花了8000元,再加上请人办事的花销,总共化了9000多元。”
  “主要是村里开了证明后,还要不停地往镇里、派出所、公安局、银行、信用社、财政所来回跑,求人、赔笑脸、请吃饭、给红包,花了1个多月时间,才拿到城镇户口本。”
  这个数字还是让张峰吃了一惊,他的初中数学老师曾经说过,他在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时,工资才160元。
  胡幼萍苦笑道:“当时家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都是父亲自己向人家借的。”
  “我父亲是最早购买户口的一批人,后来觉得后悔,主要是几个月后,买户口的价格就下来了,6000元、5000元,大半年后,三四千元就可以了,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甚至小孩子都可以买。”
  “另外,我父亲觉得买了这个户口后,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而且还债就还了好几年。”
  改革开放后,胡金康在农闲的时候会跟着亲戚们去城里打工,后来还学习一门木工手艺。
  当时年轻的胡金康来到城市里,看到宽阔平整的马路、尾巴冒着烟的汽车、高大气派的楼房,让他觉得在城市里生活真好。
  胡金康有时给胡幼萍讲起那段打工的时光,说的最多的话是“不是觉得赚钱的不容易,而是不同的户口身份给我带来的刺激。”
  原来,最开始在建筑公司做事的时候,每天干完活,胡金康和其他正式工人一起到食堂去吃饭。
  同样的饭菜,那些正式工有饭票菜票,价格只有临时工的一半。到了节假日,他们可以休息,单位还会发些米面等福利,而作为临时工的胡金康等人却什么都没有。
  后来,华天市建筑总公司装潢部从总公司剥离出来,单独成为一家新公司。
  新公司有过一次招工,胡金康听说了,立即找到公司领导。
  公司的负责人虽然还记得他,却也无可奈何,主要是招工条件有一项硬性规定:必须是城镇户口。
  等到九十年代初期,“农转非”政策放开了,农村户口的人可以通过花 钱成为城镇户口。
  胡金康觉得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东拼西凑了一大笔钱,托关系拿到了红本子。那时胡金康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
  虽然生活看似没有任何变化,但胡金康相信,自己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开始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等待和寻找,胡金康发现华天市商业总公司下属的广告分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装修、装潢、安装等专长的人员。
  凭借多年的木工手艺和在华天市装潢公司的经历,胡金康当然成功应聘。
  不过,等到正式上班时,胡金康却发现自己的“性质”只是“合同工”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正式工”。
  公司经理给他的解释:“我们这个分公司,总共只有五个正式编制。后面招进来的人,都是合同工。当然,你以后只要干得好,还是有机会转成正式工的。”
  胡金康没有办法,只能进行等待。
  当然,他觉得进了单位总比没有单位的好。
  进入所谓的“单位”后,胡金康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是个美人。
  凭着胡金康的城市户口,吃“商品粮”的,有手艺、有单位、拿工资等条件,这个年轻漂亮的农村姑娘虽然对胡金康的相貌不是很中意,但看在他的条件以及老实本份的份上,还是答应了。
  张峰此时开玩笑道:“看来你父亲眼光不错,购买了城镇户口,找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对象。你长的象你妈吧。”
  胡幼萍先是笑了笑,觉得张峰应该是在夸奖她长的她看,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张书记,说实话,我爸一直后悔购买户口,主要是后来的日子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