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894节
作者:
郁雨竹 更新:2021-11-10 06:31 字数:3764
等满宝走了,皇后便道:“我今日听到了一番话。”
皇帝问,“什么话?”
“周满和萧院正已经议定了医书的大纲,我听人说,论起太医署时,周满说了一番话。”
皇帝便笑道:“巧了,也有人传到了朕耳中。”
他的手指忍不住敲了敲桌子道:“看来,这崇文馆中的耳目还是挺多的,上午说的话,下午皆传到了你我耳中。”
皇后自然不怀疑皇帝这话是在敲打她,东宫的耳目一直都很多,而这也是皇帝的行为导致的。
他希望百官能够像监督他一样监督太子,只要太子行为不端就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加上先前太子处境不是很好,所以东宫里喜欢和他们打小报告的人不少。
因为这个历史原因,此时皇后就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皇帝自己有些心虚,他摸了摸鼻子,转开话题:“你找她来问什么?”
皇后顿了顿后道:“我听见这些话时心中很是复杂,长豫前两天正与我说呢,她还不想成亲。”
皇帝就皱了皱眉,“不是看中了程爱卿家的五郎吗?”
皇后道:“前儿有空,我让宿国公夫人带着他们家的五郎进宫来玩了一趟,两个孩子见着面都没怎么说话,人一走,长豫就说她不想出嫁,还想侍奉在父母左右。”
“她已经及笄了,女孩子不都要出嫁的吗?”皇帝不太在意的笑道:“等她嫁了人就长大了。”
这就跟太子不听话时他说的话一样,等他娶了媳妇就长大了,结果太子成亲以后也没长大,反而更混了。
皇后懒得与他打机锋,直接开门见山的道:“周满说女孩子长成后再生育于寿命有益,我问她几岁算长成,她说,女子十八最好,成亲的最小年龄也不该低于十六去。”
皇帝一呆。
皇后直接道:“我的意思,长豫定亲的事不急,不如再留两年,等她长大些,心智也成熟了,也懂些事了再定亲。”
皇帝问道:“到时候还有好女婿吗?”
皇后笑道:“这还不简单吗?回头我宣几位夫人进宫来坐一坐,透出想要多留长豫、明达几年的话风,自然会有人家把好女婿给我们留着。”
什么是上行下效,这就是上行下效了。
皇室早婚早育,世家和权贵便也跟着普遍早婚早育,民间便跟风一起,当皇室反着来时,世家和权贵自然也会跟着反过来了。
本来皇后想着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想把几个孩子的亲事都尽早定下来,这样她走得也安心些。
但今年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还行,加上太子妃也有孕了,她想着,就算她真有什么事了,大郎应该也会安排好他几个妹妹的。
加上周满的“寿命论”,皇后就不是很想这时候给几个小姑娘定下亲事了。
皇帝想了想,点头答应了,“也行,不过云凤快要出嫁了吧?她那边……”
皇后笑道:“放心,周满说的那些话不会传出去的,我已经给她准备好了添妆,陛下要不要给她添些东西?”
皇帝点点头道:“你看着帮我添一些吧。”
皇后:……
她忍不住推了他一把,笑道:“你倒是会使唤我。”
第1515章 师
宫人们开始准备晚膳,皇帝拉着皇后坐在饭桌边,有些好奇,“都是医,别说萧院正了,朝中可没几个大臣想过周满这些问题,也就魏知那个老头喜欢瞎琢磨,她是怎么想到的?”
皇后给他夹了一块肉后道:“我问过她了,是她的先生考校他们的,似乎是因为她给她家里算她几个侄子成年后家里能分得多少永业田,所以他们先生让他们算一算七里村的荒地可够他们成年后所分,这才越说越多的。”
皇帝就好奇,“她有几个侄子来着?”
皇后就乐,“听说现在已有八个了。”
皇帝:“……还是一户吗?”
皇后笑着点头。
皇帝有些不甘愿,“这是占了朝廷多大的便宜呀,难道罗江县县令没劝过他们家分家?”
皇后乐道:“哪有县太爷上门劝人分家的?她父母还在呢,这不是不孝吗?”
说的自然是老周头和钱氏,虽然他们不是周满的亲生父母,但因为周满言语间当他们是父母,皇后也就习惯了如此称呼。
皇帝道:“还是分家好,不然家业大了容易闹矛盾。”
皇后笑着摇了摇头,没把这话放在心上,皇帝也就是过过嘴瘾,作为一国之君,他总不能真下令去让臣子分家。
所以皇帝也就是提了一句,然后就问,“周满的先生叫什么名字?”
“听说姓庄,字洵美。”
皇帝用力的想了想,总算是在一堆记忆里翻出他来,说起来当年他们在庙里借宿时相谈得还算欢快。
皇后看了皇帝一眼,没有再提此事。
皇帝边吃饭边思考,虽然周满会思考这些是意外,源于她家里那么多的子侄,可有和她一样问题的人家可不少,甚至世家官宦子弟都有,怎么不见他们想过?
显然还是老师的原因,因为没有老师问过他们这一个问题。
均田制的问题其实从建国之初就有了,各地情况皆不一样,一部分地方是完全遵照国策来分了田地,但还有一部分不能施行,甚至,连百姓都不闻此策。
他干了十多年皇帝,也只是让情况好转一些而已。下一任皇帝肯定还要继续干的,但怎么干却是一个问题。
像大郎这样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打架肯定不行,还是得如他一样徐徐图之。
皇帝心想着,晚上直接睡在了书房,第二天就找了空晃荡去了东宫。
到了崇文馆外,正巧今日是魏知给太子讲课,因此白善他们跟着一起听课。
皇帝站在了窗外,悄悄的看向坐在最前面的太子。
今天魏知讲的是《氏族志》,当然,不是照着《氏族志》念上面的排行和内容,而是告诉他们各世家目前在各地区的影响力。
本来,魏知今天要讲的是律书,但昨天他跟皇帝谈了一场后勾起了心中的忧思,今天就换了内容。
平衡世家的力量,这也是未来国君需要做的事,现在的皇帝都在做,皇帝没觉得这门课程有什么不对。
听了一会儿后,他便转身离开,到了下一进,正好听到周满在和人争辩,“怎么就不能在体疗中加入针灸之术,我给刘医女他们写的医册你们不也说好用吗?”
“所学过于繁杂了。”
“可针灸之术是治疗的一种手段,就算不能精学,也该粗略懂些,萧院正、刘太医和郑太医不都懂些针灸之术吗?”满宝道:“总不能将来的太医看病,看完病后开方下药,转身却又让专门学针灸的太医来定针法吧?若所行针法与用药正好相反呢?”
高深的针灸体疗的学生的确不用学,但他们最起码得有所涉猎,这样他们才能调节起其他专长的大夫来。
说到底,体疗科的学生才是太医署的重中之重。
一群太医站在书楼外吵架,哦,不,是争辩,争了半天,大家各退一步,于是郑太医将结论写到了纸上,回头好添加大纲内容。
一连两天,别说萧院正了,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都没从周满那里占了好,这小姑娘也不知道是不是经常跟人吵架,哦,不,是争辩,说起这些来是头头是道。
你要是以势压人,那就只能萧院正来,因为除了他之外,谁的官儿都比不上她的。
可要是以势压人,她能假装听不懂,脸皮厚的很;不以势压人嘛,你也争不过人家,口才没人家好。
主要她还能引经据典,明明是一群太医,他们为什么要跟文人似的在这儿吵架?
等确定下他们刚产生的分歧,大家都还有些斗志昂扬,连萧院正都目光炯炯的扫视了众人一圈,问道:“还有什么可讨论的?”
众人一起摇头。
萧院正便道:“没有就各自散去吧,把所需的医书资料找好,誊抄出来后送来,我们改日讨论一下内容。”
大家没什么意见。
萧院正看向周满,“周大人,虽说针灸一学是你修的,但内容你也得誊抄一份来给我等商议。”
满宝表示没问题。
于是大家各自散去,满宝一转身就看到站在廊下的皇帝和古忠,萧院正等人也看到了,纷纷跪下请安。
皇帝免了他们的礼,点了周满道:“周满,你陪同朕四处走一走。”
满宝悄悄的看了一眼萧院正。
萧院正:……看我干什么,虽说我名义上是你的上官儿,但我实在没有当过一天你的上官呀。
于是他假装看不见周满的目光。
满宝见得不到回应,便只能起身和皇帝走了,哼,不理她,那皇帝问起太医署的事儿来,她可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皇帝带着她在东宫里晃悠,好奇的问道:“你们在谈太医署的事?谈的如何了?”
满宝今天说了许多话,此时嗓子有点儿哑,但还是噼里啪啦的将他们这两天的成果说出来了。
他们的效率还是挺高的,主要是太医院的人本来就不多,主事的就这么一两个,萧院正又很有权威,所以很容易就能商量出事情来。
相比之下,比皇帝的朝堂可有效率多了,毕竟他当初要重整太医署可是来来回回讨论了许久的。
当然,满宝绝对不承认他是在讽刺皇帝。
第1516章 特召
皇帝上了阁楼,听了半天,终于把太医署的事儿听明白了。
满宝也说明白了,于是悄咪咪的拿起桌子上新添的茶喝了一口。
皇帝从远处收回目光时正好看到,他顿了一下后问道:“你和你两个师弟现在都在宫中读书,那你先生这会儿在家干什么?”
“看书呀,”满宝道:“先生说,再来京城他才发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书他没看过呢,而且他平日也要会友,忙着呢。”
其实是上次白善从书楼里抄了一册书回去给他,虽然只有短短的八百多个字,但他看得津津有味,最近还在研究呢,那文太难懂了,反正满宝是看不懂的。
皇帝笑了笑,问道:“他当了这么久的先生了,书还没看完?”
“天下的书总是看不完的。”满宝顿了顿后道:“这也是我们先生说的。”
皇帝问道:“那外面的书总该看得差不多了吧?他有没有想过进宫里来找书看?”
满宝福至心灵,目光微微一闪,声音都放轻了几分,“能够多看书先生自然是愿意的。”
皇帝闻言笑了笑,正想说话,就听到下面一阵嬉笑声,忍不住低头去看,就见崇文馆的几个学生正追逐打闹着从阁楼底下跑过。
他不由看向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