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
作者:鹰狐      更新:2022-05-19 02:13      字数:4194
  “这……”
  文聘当即陷入迟疑。
  早在第一次求见李易的时候,文聘就想过李易可能会趁机招揽于他,心中对于这种情况也就有了一些准备。
  说起来,早在李易还在襄阳的时候,贾诩屡次想见文聘,当时文聘就有些许察觉,后来李易回到宛城后,文聘就彻底确定,李易想招揽他。
  但是,文聘当时虽然跟刘表闹出了不愉快,但说到底并没什么真的仇怨,可他如果跟了李易,刘表在面子上就彻底挂不住了,所以,文聘就回避了这件事。
  现在荆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表还在那死撑,还是任人唯亲,文聘对刘表彻底失望,之前的顾虑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可是,如果让文聘跟着李易,那也是有前提的,就是李易出兵江夏,阻拦袁术,否则的话,文聘跟着李易干嘛,难不成去打襄阳?
  所以,李易现在提出招揽,就让文聘很为难了,答应,有些不愿。
  不答应,岂不是开罪了李易?
  正当文聘犹豫的时候,李易很是贴心的为他补充道:“文将军不必着急,李某只是仰慕将军才华,所以才忍不住有此一问,并非是要为难将军,让将军立刻屈就于李某之下。”
  文聘见李易说话客气,不似有为难的意思,便欠身拱了拱手,等着李易的下文。
  李易继续道:“李某今日只是想得将军一个承诺,他日我发兵江夏,与袁术争斗之时,再入我麾下如何?至于在这之前,李某保证,绝对不会要求将军做半点为难之事。”
  李易这是明显退了一步,而且,恰恰符合文聘原本的心里预期,文聘松了口气,只是略一沉吟,便郑重应道:“只要襄侯能为荆州驱赶外贼,文某将性命交付襄侯又如何?”
  “哈哈哈!”
  李易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用力的拍了拍文聘肩膀,欢喜道:“他日有仲业相助,袁术鲁莽之辈,何愁不能反手破之?”
  “哎,襄侯过誉,文某愧不敢当。”
  文聘觉得李易称赞太过,连连摆手谦虚,李易却是眯着眼睛,他是真的非常高兴。
  在了解了文聘这人的做事与为人之后,李易感觉平白让他投入自己麾下有点小难度,而刘表那边,随着战事的变化,一旦张允的兵马不给力,刘表很可能会征召文聘,想来以文聘这种将整个荆州放在首位的观念,很可能会答应刘表的邀请。
  那种情况对李易来说,不单单是错过一个将才,甚至,将来文聘还会站在刘表的立场上与李易针锋相对。
  因为文聘这个人在荆州士卒当中是很有威望的,李易如果得到文聘相助,大概就像是刘备得严颜,可以让李易在完全掌控荆州的过程中便利许多,反之,就是麻烦多多。
  现在李易虽然没有直接将文聘纳入麾下,但得了文聘的许诺,算是下了定金,只要之后李易的表现别让文聘太失望,文聘便在他手里没跑了。
  李易心里高兴,中午自然要让文聘留下,一起好好吃喝一番,文聘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顺势就答应了。
  而就在李易这边开始胡吃海喝的时候,后面不远的一个小房间里,贾诩正好一脸笑眯眯的将从襄阳过来的伊籍给安排了下来,虽然贾诩很贴心的给伊籍准备了上好的酒菜,甚至亲自做陪,然而伊籍的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这件事说来有点巧,文聘前脚被郭嘉迎进了太守府,伊籍后脚就跟来了,两人差一点就照了面。
  之前郭嘉对外传了话,说李易有要事,寻常不许打搅,所以守门侍卫得知伊籍是襄阳使者,便没有通知李易,而是报给了贾诩。
  贾诩是什么人啊,三国里名列前茅的老狐狸,一听是襄阳来人,眨眨眼就把伊籍此来所求,背后缘由,还有刘表的心态给猜了个七七八八。
  于是,贾诩写了个条子让人送给李易,然后就亲自去见了伊籍,跟他谈了起来。
  伊籍与贾诩说江夏战事,贾诩就跟他说河北袁绍好厉害,伊籍又说刘表如何如何,贾诩就拱手对着长安来一句天子圣明。
  贾诩的话看似东拉西扯,转移话题,却又好似蕴含深意,还隐隐透着几分危机,听得伊籍是心中坠坠,忍不住各种脑补。
  不一会伊籍就熬不住了,直言想见李易,贾诩却说李易有要事,脱不开身,不能见外客,伊籍没辙,也只能等着。
  等到中午,伊籍跟着贾诩去了吃饭的地方,隐约听到隔墙传来的谈笑之声,然后伊籍就食不下咽了,因为他听得出来,那声音中一个正是李易,还有一个,却是文聘!
  那夜刘表虽然定下了初步应对之策,但刘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后来伊籍进言,让刘表向李易求助,当时刘表虽然是果断拒绝了,但伊籍的话就像是一颗种子,很快就在刘表心里发芽了。
  于是第二天,刘表就转头找到伊籍,让伊籍悄悄往南阳走一趟,任务有二,第一是让李易不计前嫌,救援江夏,第二就是让伊籍去找文聘,请文聘重新掌军。
  虽然与文聘有些小矛盾,但相对于蔡瑁黄忠,刘表却更加相信文聘,再加上荆州形势严峻,刘表征召文聘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早晚罢了。
  对于邀请李易出兵,刘表的心思就复杂的多了。
  现在整个荆州,乃至天下人都知道刘表跟李易不对付,就差撕破脸了,对于刘表这种好面子的人来说,叫他拉下颜面求李易出兵,真的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刘表却是自己把自己给说通了。
  如果李易去江夏阻挡袁术,那是什么,是狗咬狗啊,在刘表想来,李易的南阳兵马应当不弱于黄祖,如果李易过去了,再加上张允,黄祖,三路人马,不说阻挡袁术三个月,小心一些,借助城郭,两个月总可以吧?
  有了那么多的时间,莫说荆州能准备妥当,就连朝廷那边的应对之策都能拿出来,到时襄阳自然就安稳了。
  而刘表损失的,不过就是一些面子罢了。
  再说了,等到袁术退去之后,李易纵然没有被袁术给打残,也绝对是疲惫治军,如何能对他构成威胁,还不是任凭他拿捏?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只要李易能早早的和袁术对上一阵,结下仇怨,哪怕李易是一败即走,刘表最起码也能在南阳方面彻底安心,不用害怕李易会突然倒向袁术。
  伊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刘表授命来到宛城,然而,伊籍还没见到正主呢,就听到李易与他的另外一个任务目标谈笑风生,伊籍不得不去的猜想,李易与文聘之间是不是已经建立了某种不可告人的联系?
  这让伊籍很是懊恼,他之前打听了,文聘在宛城的时候,与李易并无交集,所以,他今次拜访,考虑到李易是南阳太守,就先行来拜访李易,至于文聘,等见过李易之后再做打算。
  可现在既然李易与文聘搭上了线,他在短时间内就不好再见文聘了。
  倘若李易压根不想出兵也就算了,如果李易有意出兵,他再贸然去接触文聘,很可能会因此触怒李易,让原本有些希望的事情彻底泡汤。
  吃饭的时候,伊籍忍不住询问贾诩,说是隔壁声音耳熟,可是李易与文聘,奈何贾诩是个谦谦守礼之人,一个代表了食不言寝不语的温和笑容,就将伊籍的疑问给堵了回去。
  不过伊籍也是个心态比较不错的人,虽说中午的意外发现,给他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伊籍并没有气馁,强行定下心神,然后该吃吃,该喝喝,准备等当面见到李易的时候再行试探,反正自己这边不能先落了气势。
  贾诩将伊籍的表现看在眼中,暗暗点头,觉得伊籍心性不错,有点欣赏他,于是,用饭之后,还没等伊籍想好怎么和李易开场白呢,贾诩就先行告诉伊籍,不好意思,太守大人勤勉,已经批阅文书去了,你看你是在这里继续等待,还是咳咳,找地方睡一觉,睡醒了再看李易有没有时间?
  伊籍当时就是一阵胃疼,他能怎么办,继续等呗。
  然而,两个时辰过去后,伊籍再次问起李易有没有时间的时候,却是被告知,太守大人心忧城外百姓,已经出城巡视去了,要不你看再等等?
  伊籍闻言差点把中午饭给吐出来,盏茶之前他问的时候,还说李易正在办公呢,结果这一眨眼就跑城外去了,难道他会飞不成?
  这时候伊籍要是再看不出来事情有问题,他就是傻了。
  但是,作为刘表使者,伊籍在确认李易是单纯的想为难自己,落刘表面子,还是说压根不想见自己之前,他还是安按捺住了心中的不满,向太守府的人表示,他有急事,能否请为他准备马车,让他到城外去见见李襄侯。
  对于这方面,太守府中倒是没有人为难伊籍,很快就有人给他准备了马车,车夫,以及几个侍卫载着伊籍出城,往西北方向的安民镇行去。
  伊籍虽然很想快些见到李易,但他的脑子倒也没乱,一路上都在透过窗帘,观察着沿路遇到的百姓,看看宛城百姓面貌如何,可这一看,却是让伊籍大为惊异。
  之前伊籍入城走的是南门,南门外百姓稀少,所以看不出什么,可现在自西门而出,伊籍目力所及,百姓无论老幼,尽皆各行其事,表情从容,丝毫不见惊慌之色。
  伊籍见此不由得想起了襄阳。
  江夏战事的消息传开后,襄阳城外的百姓就惶惶不可终日,一窝蜂的往城里挤,好像袁术已经杀来了一般。
  这两地对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伊籍心中啧啧称奇,饶是他是刘表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李易的厉害,百姓能够安定如此,自然全是李易的缘故。
  此外,还有一个情况让伊籍非常在意,刘表出行的时候,道路四周,百姓都会主动退后,然后站在远处行礼,生怕不小心冒犯了刘表威严,引来责罚。
  这不是刘表对百姓苛刻,而是百姓心中对官员身份的畏惧。
  可伊籍却发现,自打马车出城后,附近百姓看到马车,纷纷会停下手中的事情,主动走过来,隔着一段不算近,但也不太远的距离对着马车行礼。
  伊籍心中好奇,寻思左右也不差那点时间,便招呼车夫停车,自己走了下去,迎向一个正要对着马车行礼的老汉,笑道:“老丈,后生伊籍,初到宛城,有一事不解,能否请老丈为我解惑?”
  那老汉没想到马车会在自己面前停下,又见有人下来,起先激动得胡子都抖了起来,但看到下车的是个陌生的面孔后,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既然是这辆车下来的人,老头同样也是打心里尊敬的,赶忙躬身道:“尊驾有话尽管说就是,只是老汉不曾读书识字,怕是不知道什么,要是说错了话,还望尊驾勿怪。”
  伊籍笑呵呵的,显得很是亲热,拉着老汉的手臂,问道:“敢问老丈,如今春耕之事多半都已经了了,可这路上忙碌之人为何还是这般多啊?”
  “啊,这个啊,这是我等在为李襄侯修建书院,这些人都是今日完工,准备回去休息的,老汉我也是。”
  伊籍点头,又问:“我看老丈年岁不小,颇为辛苦吧?”
  老汉连连摇头道:“不辛苦,不辛苦,老汉我虽然老迈,襄侯却不嫌弃,只是做些清闲的事,便能管我一天饱饭,而且还能带回去一些,”
  老汉说着,拉开身侧的箩筐让伊籍看了看,里面装着一些吃食,伊籍估计了一下分量,大约能让一人吃饱,只是保命的话,倒也够三口之家分食了。
  “原来如此。”
  附和了一声,伊籍小心的给老汉将箩筐盖好,继续问道:“只是老汉可有听说,江夏如今正在打仗,宛城百姓不帮助城池守备,反倒是操持书院之事,万一袁术兴兵来攻,宛城岂不是要大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