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0节
作者:安静的九乔      更新:2022-10-31 01:19      字数:3517
  但其实也无所谓,买到假货不要紧,只要能把钱花出去就行——
  这个念头一起,明远忍不住对自己这种“暴发户心态”嗤之以鼻,自嘲地一笑。
  他用帕子包着一枚觚的觚足,开口向坐在树下正闭目养神的摊主询问:
  “敢问这物件要卖多少钱?”
  响起的却不是明远的声音。
  在明远身边,蹲着一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也像明远一样,用帕子包着手,正托着一枚青铜盘。那枚青铜盘上明显有些铭文,看起来更有研究价值。
  刚才正是那名青年开口,问那道士摊主。
  明远有些懊悔,若是早点看到那枚青铜盘,可能他就会选青铜盘了。
  身边的青年看起来也有点激动,脸色微红,鼻梁上正沁着一滴一滴,细细的汗珠。
  那道士模样的摊主就像是大梦初醒一般,缓缓睁开了眼睛,随意地瞥了一眼青年手中的青铜盘,又闭上眼睛,带着一点无所谓的口气,答道:“这是周代的铜盘,原本要1000贯的,小郎君若是诚心想买,800贯拿去吧!”
  明远:1000贯是三代青铜器的正常价格。眼前的道士“咵嚓”一打就是八折,感觉比他明远还要豪气。
  只是800贯也不是个小数目,
  而他身边的青年听了这个价格也显得震惊:“八……八百贯?”
  令人心动的价格。
  这青年顿时将手里的青铜盘托起,整个物件都托至自己脸面前,仔细观察上面的铭文。
  明远在旁有点傻眼,这青年的脸孔此刻距离青铜盘,只有不到十公分啊!在明远的角度看起来,这家伙很像是把盘子呼到了自己脸上。
  难怪,他刚才见这青年抬起眼来看人时使劲眯着眼,又见他双眼都微微有些向外突出——
  感情是高度近视。
  这时候,那道士又开口了:“唉,大热天,想做一门开张生意,小郎君若是愿意,700贯便拿去。”
  眨眼间,就又降到了700贯。
  明远只觉得不合理。
  他可以想象这道士事先预留了一个合理的利润,毕竟古董生意利润空间向来不小。
  但是这价格降得太快,转眼就要打骨折,这也太可怕了。
  那青年手捧铜盘,几乎舍不得放下,半晌,才期期艾艾地说:“在下……只出得起……650,650贯……”
  那道士无语地闭上了眼,片刻后睁开,说:“许是这只铜盘与郎君有缘……算了,650贯就650贯吧!”
  明远在旁看得清楚,道士面上的表情虽然无奈,但是眼中倏忽闪过一丝狂喜。
  那青年顿时面露喜色,放下手中的铜盘,转头要去寻伴当来——650贯不是个小数目,需要人去家中取来才能付。
  却听一个清越的嗓音在耳边说:“且慢!”
  是明远——
  明远将那只铜盘抱了去,自己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兄……兄台,”近视男估计看不清明远的相貌年纪,只管书生打扮的就一律叫“兄台”,“敢问兄台,也是喜欢这只铜盘吗?”
  明远就直说了:“喜欢得紧。”
  道士摊主顿时面露喜色,盯着眼前的两人,似乎在说:抬价,快抬价啊!
  “只是难辨真伪。”
  明远补充了一句。
  道士脸色一变,随即又赶紧表现出仙风道骨,浑不在意的模样。
  “我看那上面的铭文,确实是周代篆字无疑。“
  近视男说出了令他心动的理由。
  明远顿时心生佩服,视力如此不佳,却能将铜盘上的铭文一一辨出,这个年轻人的学识,看来相当了得。
  “我却觉得……看不出这青绿铜锈渗入铜质的样子,这铜器铸了恐怕未必有几年。”
  明远观这铜盘上的锈迹,不像是能从三代传承至今的样子,便极小声极小声地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后世,古董造假的手段很多,新铸出的铜器,表面抹上湿泥,扔在潮湿阴暗的角落放上几年,也能锈得一身斑驳铜绿——这就是“做旧”。
  直到碳同位素测定的方法问世,造假分子们才放弃了大型青铜器的造假,转而盯上年代相对较近、碳同位素测定不够准确的古董:瓷器和书画。
  现在这个时空,科技辅助手段全都用不上了。但是这摊主出价过低,降幅又太大,实在无法不令人怀疑。
  但明远又拿不出证据。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问那摊主:“但凡三代铜器,都要将表面打磨平整,再涂上一层蜡,单这套工序就值20贯钱。你这枚铜盘,打过蜡了吗?要是打过了我就愿出700贯。”
  道士怔了怔,点头道:“打了打了!这是当然的……三代的金石古器,哪有不好好保护的道理?”
  话一出口,明远与身边的青年同时“哈”的一声,站起身。两人相视一笑。
  “好较道长得知,三代传下的铜器,并无‘磨蜡’这一说。”
  近视青年认认真真地开口。
  “魏晋时新铸的铜器,会有‘磨蜡’的做法,但也是铸成新器时磨一遍,不会去动三代的古董。”
  把“磨蜡”当成是保护三代青铜器的手段,足以证明这名道士压根不懂金石古董。
  “好端端地铸些仿古铜器,做成陈设也挺好看的,又何必来冒充三代古董?”
  明远口舌更不饶人一些:“可惜啊可惜,大相国寺这么好的摊位,竟然你这样的骗子给占去了。”
  他们身边都是来逛大相国寺的文人雅士,听见明远说得响亮,便一起聚过来,听过前因后果,自然对这道士横眉冷对。
  “时常见他在这里,这阵子也不晓得骗了多少人去了!”
  “就是啊!”
  “……”
  消息传得很快,没过多久,大相国寺管着“万姓交易”的和尚,闻讯赶紧跑来,当众表明态度:大相国寺是佛门之地,这种制假售假、骗人钱财的奸商,以后决计不让再进大相国寺的山门。
  在众人喊打声中,那道士灰溜溜地将地面上摆着的各色铜器收起来,打成一个包裹,叮叮当当地背在背上,灰溜溜地离开了资圣门一带。
  从他离去的样子,更加可以推断出那些青铜器绝对不是什么“三代”古董。没人会将那价值千金的珍贵物品这枚草率地团成一堆背着走。
  只可惜,现在他离了大相国寺,以后不知还会不会去别处骗人。
  明远在想,他记得这人的相貌,回头是不是应该画下来,然后在汴京城中几个主要的古董交易地点张贴一下,好让大家防范。
  “这位兄台,”刚才那位近视厉害的年轻人向明远身边的向华深深一揖,道:“在下李格非,字文叔,齐州章丘人……多谢兄台刚才仗义,揭穿了骗子,保住了小弟积攒了多年的积蓄……”
  向华目瞪口呆,连忙往明远身后一躲,大声道:“别谢我,谢我家郎君才对呀……”
  明远也目瞪口呆:“什么,阁下竟然是李格非?”
  第75章 百万贯
  竟然是李格非?
  李格非面露苦笑, 似乎夸人没有这么夸的。
  他并不理解明远言语中为何竟流露出惊喜,他一个混迹汴京的平凡青年,应当没什么人听说过他吧。
  “小弟明远, 字远之。”
  明远飞快地介绍了自己,随后好奇地凑近李格非,望着他的双眼, 柔和地问:“兄台是否远处的物品看不清晰, 是否只有将物品举至自己面前才能看清?”
  李格非惭愧地点点头:“啊,让远之兄见笑了。”
  明远端详一阵,又问:“文叔兄是否是因为读书刻苦,操劳过度, 这眼神一天天就不好了呢?”
  他得判断一下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李格非摇摇头:“非也, 小弟天生便是如此。家父得韩相1关怀,曾带小弟遍寻名医,药石无效。但小弟也不算是全瞎,就这样也活得下去……”
  明远:感情还是先天的。
  “走!文叔兄, 小弟带你去见一人去。”
  明远一扯李格非的衣袖,拉上他就走。
  李格非万万没想到,在大相国寺偶然遇见的陌生人竟对他这般热情。他不善交际, 张了张嘴,却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能被动地紧紧跟在明远身侧, 并且转头去叫上他那个不知在哪个方向上的伴当。
  好在明远没带他离开多远,而是在资圣门附近一个摊子跟前停了下来。
  “宫六丈, 是我。”
  明远自来熟地拖过一张小马扎, 让李格非先坐下, 然后自己坐在李格非身边。两人顿时将一只摆满了各色水晶玩器的狭小摊位给完全堵上了。
  被明远唤做宫六丈的老汉顿时笑着招呼:“明小郎君。今日可是看中了我家哪件东西?”
  “宫六丈, 我是说,上次和您说过的那项工艺,您打算试试吗?”
  宫六双眼细长,眼神狡黠,盯着明远:“郎君可是找到了合适的人?”
  明远笑眯眯地,扭头看看李格非。宫六会意,点了点头。
  李格非却茫然不知明远和宫六在谈论什么。他低下头,仔细观察面前摆着的东西——原来那些都是水晶摆件,多是花草水果形状的,也有不少是动物。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再加上都是由水晶制成,件件晶莹剔透,反射着头顶大树叶逢里漏下的一点点阳光,幻化出五色光芒,简直美不胜收。
  “真是巧匠啊!”
  李格非发出一声由衷感叹。
  宫六笑着说:“不错,有这句话,老汉我愿意试试。”
  “等等,”明远赶紧拦住宫六,“这位的情况有些不同。”
  他取过宫六铺子上放着的一只炭笔,随手抓来一张今天的报纸,在空白处画下一个两面突,中间凹陷的剖面图。
  “这样的镜片,宫六丈能做吗?”
  宫六端详了一下,“嗐”了一声,道:“这不就是换个打磨的方向?”
  明远笑眯眯地应是。
  宫六想了想又说:“嗯,要事先好好计算一下,免得到时候磨得太薄,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