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509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3-02-14 16:41      字数:3639
  不仅费宏这个人那什么……那什么卷,文哥儿这人也很卷!文哥儿制定的这个学习计划明显不仅是给他用的,文哥儿自己也准备把整个书单通读一遍。
  要是文哥儿全读完了,他却没有读过,以后岂不是会被文哥儿忽悠了去?!
  学,必须学!
  作者有话说:
  *
  注:
  1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第433章
  新年一过就是弘治十六年文哥儿也正式成为了王十六,大伙给他塞红包的时候都有些感慨,一眨眼当初那个满长安街跑的王三岁如今都这么大了。
  年后东宫南巡的名单拟定下来,像王华他们这些要在六部干活的都留在京师随行的是文哥儿和费宏他们这些年轻一辈。
  文哥儿自然免不了与亲朋好友告别一轮信誓旦旦表示自己到了南京以后一定每天写信哪怕不能天天寄也不会落下任何一天。
  一提到要往外跑,他那满心欢喜简直要溢出来了。
  众人都熟知他的性情虽有些舍不得他跑出去太久却也没谁拦着不让他去。丘濬甚至还嘴硬地道:“可算是不用天天被你烦了。”
  主要是这几年陆续听到些见过面或者听说过的前辈去世,丘濬以前经常骂的庄定山、陈白沙便是陆续在近几年撒手人寰。就在去年,曾经和丘濬约好谁走得晚谁为对方写墓志铭的何乔新也病故了。
  何乔新七十六岁了归乡闲居了这么多年,走得也算没什么遗憾。
  丘濬亲自替何乔新写好墓志铭情绪很是低落了一段时间。
  人活得长了,难免就要一个个送走认识的人,不管以前交情坏也好、交情好也罢,到头来都会变成一抔黄土。
  文哥儿怕丘濬太难过跑丘家跑得愈发频繁可不就让丘濬觉得他太烦人了吗?
  文哥儿保证道:“只要一有空我就给您写信!”
  丘濬倒是没舍得让他别写。
  相比于在老丘他们面前的卖乖文哥儿对上唐寅他们就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唐寅他们已经有正式差遣在身上了又不像文哥儿这样早早兼任左右春坊官职,自是不能趁机回南直隶玩耍去。倒是周臣他们这些翰林院待诏可以随行!
  文哥儿乐滋滋地和唐寅他们感慨:“你们这次是去不了的了争取下次能去!”
  唐寅回道:“我们都在那边待二十多年了其实也没有很想回去。”
  文哥儿觉得他纯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唐寅他们要老老实实待在京师干活新一届的庶吉士却是可以薅走的。
  弘治十五年的进士榜也是人才济济状元康海是文哥儿的老熟人了,他们可是在西安听过他弹琵琶的。
  按照文哥儿的社交法则,只要一群人里面有一个熟人,那么这一群人理当全是他的熟人!
  文哥儿已经通过康海这个状元郎顺藤摸瓜,把去年那一溜的新科进士都给混熟了。
  这一榜中有个年纪最小的进士叫何景明,今年才刚满二十岁,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好,李梦阳和他堪称一见如故。
  两人都是文坛新秀,不过在诗文方面的理念和追求不太一样,李梦阳觉得写诗文要仿古才最佳,何景明却认为他们这些后来者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据说何景明十六岁时就有机会金榜题名,可惜当时他写文章爱炫技,一篇文章里写了许多奇词怪语——考官看了以后深深怀疑自己是文盲,于是直接把他给黜落了。
  可见这是个热爱创新的少年才子!
  文哥儿听过他和李梦阳几人讨论诗文,感觉就是,脑壳痛,脑壳痛!
  不过这并不影响文哥儿非常欣赏何景明的才华。
  这次南巡文哥儿还建议朱厚照把何景明也给薅过来。
  本来何景明以这个年纪中了进士,怎么说都有很大机会入翰林院,可惜他行文风格不太对李东阳他们的胃口,去年考选庶吉士时竟没能上。他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官职,主要负责在六科廊房拟写各种公文。
  太子到了南京不也得有人写公文吗!
  朱厚照有点好奇文哥儿赞不绝口的人是啥样的,召何景明到东宫聊了聊,也觉得何景明挺对他胃口。主要是这人什么话都敢说,聊起天来挺有意思。
  何景明去过的地方也多,他出生在河南信阳,少时随父亲在甘肃渭源长大,前几年又随兄长去湖南巴陵赴任,可以说是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
  受文哥儿这个小先生的影响,朱厚照一听到别人去过老多地方就心生羡慕,恨不能自己也把人家去过的地方全走一遍!
  一聊之下,朱厚照自然按着文哥儿的提议把何景明也塞进随行名单。
  朱祐樘向来很少拒绝朱厚照这个太子的要求,年轻人爱跟年轻人一块玩儿没什么稀奇的,这位何舍人一看就很对东宫胃口。
  对于文哥儿坚持不懈薅走每一届庶吉士当苦力的行为,谢迁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带走一个何景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随他们去吧!
  于是开春以后,文哥儿一行人就踏上了南下的官船。
  王守仁他们也蹭官船回浙江,举目望去,整艘官船上载着的全是熟人!
  连杨慎都混上船了,因为他也想去南京玩。如果说文哥儿他们还带点任务在身上,杨慎这厮就是真正的纯玩了!
  文哥儿非常痛心。
  小时候那么任劳任怨的杨小慎,长大后居然变成了这样!
  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小伙伴长大后根本忽悠不动了,真是愁人啊!
  杨慎见文哥儿整天用痛心疾首的眼神儿看着自己,不免给文哥儿分析起来:“师兄你想想看,你认得的人都在朝中做事,平时根本脱不开身。若是有什么急事需要人去办,不就得找我们这些无官无职的师兄弟吗?我这也是为了能随时帮上你的忙,才不想那么早下场应试啊!”
  文哥儿才不信他的鬼话。
  这小子分明就是想躲懒!
  好在文哥儿也不是爱纠结的人,瞅着杨慎感慨了几回就不提这事儿了。这条运河他已经走过几回,算起来已经非常熟悉,沿途有什么好景致便叫上朱厚照他们出舱赏玩。
  船行至南京正碰上花开时节,沿岸有段路开满了莹白如雪的琼花。文哥儿对朱厚照说道:“据传当年隋炀帝很喜欢琼花,特意开凿大运河到扬州看花!不提这说法是真是假,这花一丛丛开满两岸还真挺好看的。”
  朱厚照本来对赏花兴致不大,但是听说隋炀帝挖这么大一条运河只为看花,顿时就觉得沿岸那些雪白的花朵儿变得格外不同起来。
  相比于隋炀帝下扬州的排场,他们这一行人都算是轻装简行了,带的人远没有皇帝出行那么多。
  不过朱厚照到底是太子,前前后后也算组了个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南下,他们乘坐的船只被牢牢地护在中央,极大地降低了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船队抵达南京的时候,码头已经被清场了,南直隶官员全都在码头上严阵以待,翘首盼着朱厚照这位太子顺利抵达。
  有文哥儿每天组织的各种读书会、交流会(甚至还有牌友会),一路上倒也不算无聊,连朱厚照这么爱玩爱闹的人都安安分分地坐了一路的船。
  当然,朱厚照还是盼着能下船痛快地玩。
  船一靠岸,朱厚照的心就飞到岸上去了。若不是看到了南直隶官员齐齐等着迎接他们一行人,他恐怕就要直接往南京街巷里面钻了。
  碰上外头的官员,朱厚照还是会努力装装样子的。他收回迈得老大的脚步,摆出极有威仪的模样领着文哥儿等人下船。
  为首的南京守备乃是成国公朱辅,算是南直隶的武官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应天府府尹吴雄,算是应天府的文官之首。
  他们身后还跟着许多文哥儿叫不出名的应天府官员。
  看到这阵势,文哥儿只能感慨太子出行果然不一样。
  还是自己出门更轻松!
  来都来了,文哥儿也没怯场,从从容容地上前向成国公等人见礼。
  作者有话说:
  全勤,卒!
  月初例行的毫无原因的没有精神……
  *
  注:
  1康海这一科,有明朝文坛“前七子”里面的三个,康海,何景明,王廷相
  目前前七子已经正面出现了,李梦阳,王九思,康海,何景明,徐祯卿,其实还有个边贡和文崽是同科,绝对不是我忘了写(bushi
  看到段何景明和李梦阳的介绍:【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钱谦益撰《列朝诗》,力诋之。】
  -
  【名成之后,互相诋諆】
  所以李梦阳和何景明也反目成仇了!
  李梦阳啊李梦阳,你为什么和所有人反目成仇!(bushi
  -
  据说钱谦益在“水太凉”后心痛地分析大明国运为何衰落,思来想去认为是前七子大力提倡洗稿式复古运动破坏了大明文运,所以他狂吹李东阳,痛骂前七子(?)
  钱谦益:咱亡国的锅总要有人背,就是你了,前七子!
  第434章
  太子要来应天府这边还真做了不少准备。
  早些年南京皇宫还是收拾得挺齐整的,可惜后来迁都久了,南京这个“备份”皇宫也逐渐疏于打理,最令人心痛的是正统十四年的一场大火把南京文渊阁给烧了宋元以来的各种秘本皆消失在火海之中。
  连书都能给烧光其他地方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当初丘濬入阁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应天府这边把文渊阁给拾掇拾掇烧剩的书抓紧保护起来,缺了的书给补齐。可见他老人家惦记惨遭大火焚毁的南京文渊阁许多年了!
  当然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另一件更引人注目的大事:英宗皇帝直接被人困在土木堡回不来了。
  可见烧书这事儿大抵是真的不太吉利。
  想到丘濬心心念念记挂着南京这边的藏书情况文哥儿准备等安顿下来就去文渊阁看看重建得如何了。
  要是有机会的话,接下来他还想去拜访江南藏书家搜罗些遗落民间的书籍。
  即便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搜集天下藏书,有些书还是得亲自去借才能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