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卷成富二代[九零] 第53节
作者:
海船果心 更新:2023-11-10 19:29 字数:6497
宋轻予忍不住问姜霍,要是他的父母全都去特区了,他会不会也一起跟着去。
宋轻予其实觉得还挺奇怪的:因为这件事,和她印象里的发展完全不一样。
上一回,姜叔叔和霍阿姨虽然也动过离开的心思,但到底最后还是留下了,作为厂里最顶尖的技术大牛和财务主管,谁下岗都不可能轮得到他们两口子,一直要到姜霍出事以后,两个人才因为打击太大,匆匆离开了江山市,可即便如此,去的也不是特区,而是东南边的另一个城市。
当然对比起来,那肯定还是特区更有发展些。
姜霍的神情还是淡淡的:“我现在在这边上学上得好好的,肯定不会考虑转学的事。”
也是,又不是小学生初中生了,而且说不定很快就能进大学,也没必要因为父母调换工作的事折腾了。
宋轻予又觉得,这件事是不是姜霍的竞赛成绩大幅提升的连锁反应——毕竟在姜叔叔和霍阿姨心里,儿子已经稳稳能上清北了,自然不需要多余操心,可以把更多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果然孩子有出息,父母也更没有后顾之忧。
宋轻予一脸严肃的拍了拍发小的肩:“记得让你爸妈在特区多买几套房,那样你下辈子都不用愁了。”
姜霍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眼睛微微笑起来,说了一个好字,不过宋轻予也没办法判断,他究竟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还是单纯应付。
特区发展日新月异,机会也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那里将成为年轻人最热衷的逐梦地之一——宋轻予对那边也挺感兴趣的,不过她更感兴趣的,还是那几家在当地崛起的互联网大厂,不管抱上哪条的大腿,她应该都能彻底实现财富自由了。
当然,房价暴涨的红利也不能错过,要是真有机会,宋轻予还挺想在那边提前囤几套房的——就是可惜暂时手上的钱不够,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赶上那波即将来临的房价大涨。
宋轻予的小算盘打得飞起,可惜,现在没钱。
————
又过了几天,宋轻予的父母就带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一通补货整理,小鱼服饰店重新开张,生意虽然没有年前那么夸张,但比之前好多了,回头客也多了不少,有些是专门过来看春夏新款的,然后又直接买走了几身衣服。
郭妍这次进货的时候特地留了个心眼,还特地进了一大包可以和衣服搭配的提包还有帽子,不出所料果然走得相当不错,就算有些人没有买衣服,也忍不住带走了一个包,说是这包款式好看,比百货商店还便宜多了,买回去正好搭配衣服。
郭妍也高兴,因为卖包的利润,比卖衣服可高多了。
看服饰店重新上了正规,宋熙文也再次南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了。
郭妍则开始琢磨起了请人的事。
这小店现在生意越来越好,肯定离不开人,然而她现在虽然在厂里待的时间越来越短,总还是要偶尔过去露个面——宋熙文倒是说过,与其这么拖着,倒不如辞了干脆,可郭妍还是舍不得。
倒也不是舍不得那点时发时不发,拿到手也没多少的工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一代人来说,工厂可是铁饭碗,是荣耀,是一个家是否稳定的象征。
可怎么突然一下子,就变天了呢?
郭妍想不明白,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她还不想走。
在现在的她心里,不管服装店赚得再多,也终究不稳定,谁知道以后政策会不会变,店里的生意又能不能这么一直好下去。
对所有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来说,历史的大变局就近在眼前,可是因为时代的飞轮转动得太快,让绝大多数人还是下意识的抱紧了身边最熟悉的东西——就算明白,这最后的依靠其实一点都不靠谱也没用。
即便不辞职,小鱼服饰店也势必还要再雇一个人,现在店里生意越来越好,郭妍一个人肯定打理不过来,总要来找人帮忙。
她先去了附近的人才市场,又跟熟人打听了一圈,最终雇了一个本地乡下的小姑娘,叫高红,年纪才十八九岁,就已经有好几年的打工经验了,最重要的是嘴甜人也勤快,应该适合在服装店做事。
郭妍果然没看错人,高红在店里很快就上了手,让郭妍瞬间觉得轻松不少,也没有之前那种两头跑的费劲感觉了。
只可惜,这种两头跑的时间并没有拖太久,下岗潮终于卷到了江山市第二机械厂,第一批下岗名单里,郭妍的名字赫然在列。
郭妍终于死了心,接受了工龄买断的条件,拿了2万多块钱,彻底离开了这个自己待了十几年的厂子。
从这以后,她就完全变成了社会人士,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只能靠自己了。
那天签了字以后,郭妍一脸低落,回到服装店以后也依然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高红一边招待着顾客,一边紧张的看着老板娘,生怕老板娘那份工作没了,会把自己也给辞退了。
她还挺喜欢这边的工作环境,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实在舍不得走。
郭妍刚开始也没注意高红这点小心思,等听到小姑娘小心翼翼的试探,她才笑起来:“我正准备把店里的生意做大呢,怎么可能辞退你,说不定以后,我还会让你去当分店店长呢。”
既然后路彻底断了,就只能勇往直前,之前厂里保留的人事关系,不但是郭妍的安全绳,同样也是她的束缚,等到挣脱这最后一道枷锁,郭妍的野心,也彻彻底底的膨胀了起来。
既然没办法安安心心的指望厂里养老,那不如,自己做个女老板好了。
宋轻予回到家的时候,就发现妈妈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斗志昂扬,拉着女儿让她给自己出更多生意上的主意,还谋划拿着工龄买断的钱,再去买一套合适的门面,说不定很快,她就能有第二家店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对买门面这个事宋轻予是很赞同的,但是开分店,她却忍不住给母亲泼上了一瓢冷水。
门店开在哪里,目标用户又是什么人,是不是还能复制现在这个店的经验,都还是未知的事情,最最重要的是,她们缺人。
高红刚过来上班不到一个月,店里基本的事情能做,但如果要给她单独管一家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水平还是人品,肯定都放心不了。
而要是郭妍自己两头跑,一是太累,再就是这么跑来跑去的,说不定两边都没顾上,要是新店生意没做起来,反而影响了老店的生意,那就实在划不来了。
还好郭妍听得进劝,也觉得女儿说的确实有道理,终于暂时打消了这个主意,只说去看看有没有地段比较好的门面,先买下来,就算不开店,也能租出去赚个租金。
对妈妈的想法,宋轻予那当然是一万个支持,甚至还专门找到了江山市的行政区划图,在她有印象的未来黄金地段重重圈了几个圈:“妈,有个同事家里正好是搞市政规划的,我听她说过,这几个地方以后很有可能会被重点开发,在这边买房子肯定错不了。”
其实她更想鼓动她妈去特区买房,但是打听以后才知道,除非在当地有工作,要不然外地人想去那边买房,光是第一道的特区通行证都很难拿到,就更不用提后续那些乱七八糟的手续了。
不过管得严也有个好处,他们家买不了,其他的外地人也同样都不好买,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不用担心跑得太慢,好地段都被别人给抢走了。
后面几天郭妍就一直在江山市的大街小巷转悠,听说哪边有好的门面房就连忙去看,结果一不小心又买了两套,除了工龄买断的钱以外,还额外又加了不少钱进去。
在女儿面前,郭妍掰着手指一条条数这两套门面的好处:第一套是位置好,门脸虽然小一点,但正好处于人来人往的大街转角处,不管是拿来开店还是出租都很合适,要不是房主急用钱,她还真买不到地段这么好的房子。
第二套位置稍微差一点,但是面积大又便宜,最重要的是,郭妍记住了女儿的提醒,这个门面所在的位置正好就是女儿在地图上画圈画得最重的那个地方。
两套都舍不得放弃,又正好不差钱,郭妍索性一口气拿下,也懒得纠结了。
可能是因为买下小洋楼开服装店的事,让郭妍尝到了有房一族的好处,而且肉眼可见,她正在自动向包租婆进化,宋轻予甚至怀疑,说不定等到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妈能直接砸出一串钥匙,然后说出那句大学毕业生应该最喜欢听到的台词:“辛辛苦苦上班干嘛,还不如跟妈一起回家收租呢。”
光是想到那幅场景,妈宝女就忍不住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段时间宋熙文每隔两天就和家里打一个电话:他在南都的工厂里已经顺利入了职,第一个星期就跑了一趟特区去谈生意,因为在那边正好也有认识的朋友,这笔买卖进行得很顺利,那个私人老板也十分满意,给宋熙文打了一笔不小的奖金。
理所当然,这笔钱第一时间就打给了郭妍,让她好好存了起来。
上一周,宋熙文回江东省发展新业务,正好又回来住了一段时间,顺便去看了一下家里新买的那两个门面,然后就各种夸老婆眼光好,会挑地方,这两个门面一看就是财源滚滚的好地方,肯定能发大财。
郭妍白了他一眼:“少拿你那些对付客户的招来对我,对了,霍丽前一阵子打电话给我说,说她准备把厂里那套房给卖了,问我有什么想法。”
听电话里的口气,那两口子大概是准备彻底在特区扎根了,他们在江山市已经有了半套小洋楼,厂里的房子没人住了,自然考虑处理掉,免得麻烦。
听到妻子的话,宋熙文也微微愣了一下神,想点头又有些舍不得,过了半晌才支支吾吾的说:“那种单位房估计也卖不出什么价吧,咱们家又没离开江山市,放着就是放着,不碍事儿。”
单位的房子是房产改制的时候用很低的价格买的,那时候拿到房本儿,父母大概还以为自己能够在这套房子里生活一辈子,谁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考虑卖房的事了呢?
可哪怕家里已经买了两三套门面房,终究夫妻俩还是没舍得把那套面积不大的单位房卖出去,就好像是……留着一个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念想。
虽然夫妻两个,真的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回去过了。
又过了几天,郭妍回了一趟厂里,却是因为要帮霍丽处理老房子的事。
霍丽也在那边找了一个财务的工作,工资同样翻了不少倍,她这次还是临时请假过来的,把各种证件交给郭妍,请她帮着卖掉房子以后,又要匆匆回去了,甚至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去看,只托郭妍给孩子带了一笔不菲的生活费。
听说妈妈回来了一趟,又匆匆走了,姜霍倒也没显得太失望,只是接过钱,说了一声谢谢郭阿姨,神情冷静又内敛,好像一下子,就突然长大了。
后来郭妍止不住的夸姜霍,说这孩子成熟有定性,家人去了外地也不慌,以后是个能成大事的料,听得妈宝女宋轻予心里都忍不住酸了,歪缠了半天,才终于让郭妍无奈点头,承认自己女儿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这事儿才算勉强过去。
可没想到,郭妍正准备把房屋出售的牌子挂出去,霍丽那边又打来电话,说是房子先不卖了,反正她儿子现在还在江山市,卖不卖的,等孩子高中毕业再说。
宋轻予就猜,可能是姜霍和他父母说了什么,那边才突然改变了主意。
不卖也好,宿舍房子本来就没有商品房值钱,再加上现在厂里都快倒闭了,这套房子就算真的往外挂,也根本不可能卖个好价。
但要是再过个十几年,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边属于好学校的学区房,旁边还挨着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不远处还有一个市里最好的医院,就算再破再旧,那也是有不少家长挤破了头想要抢的位置,售价甚至比有些刚开盘的新房还要贵。
卖房的事情暂告一段落,高一1班又经历了第2次期中考,又是容易得压根拉不开差距的试卷,之前那个好不容易回来的女生再次去了平行班,但是新的年级第60名却自愿放弃了进重点班的资格——大概那人也很清楚,就算来了也跟不上,到时候撑不住一样灰溜溜走人。
于是高一1班又重新变成了59人,那个缺额也不知道下一次考试能不能补上。
这个女生离开的时候,又一次哭得十分厉害,对老张的话也没有之前那么抗拒了,老张则希望她下一次考试的时候能够好好弥补自己的短板,再堂堂正正的回来。
女生重重的点点头。
不过她虽然又去了平行班,但是为了准备竞赛,绝大多数课还是跟着重点班一起上,说是离开,其实也没完全离开,现在属于编制外人员,就等着一个重新正名的机会而已——其实说穿了,这种升降级的政策主要还是对学生的一种震撼。
日子如同流水一般过去,偶尔在忙碌的刷题间隙,宋轻予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但是仔细一想,又什么都没想起来。
直到某天下课,她又去小书店买文具的时候,看着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几本排版十分眼熟的作文书,脑子里才像闪电一样划过。
开创杯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合集正式对外发售,这场持续了好几年,轰轰烈烈的文学圈盛事,终于到了开锣唱戏的时候。
这事儿究竟有多火呢——上一回,就连基本不看报纸杂志,对文学圈的事情毫不感兴趣的郭妍都知道这个比赛,甚至还能津津乐道地说起一等奖得主的八卦,由此可见这场比赛即将在全国掀起的热度了。
只不过这一回,被传八卦的,有可能换成她的女儿……
宋轻予对着那一套书的封面轻轻吁了一口气,虽然如此,她还是忍不住直接买了一套收藏,开玩笑,这书很快就要卖断货了,要是不赶快收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买不着了。
姜霍看到这套书的名字,也想起了那个比赛,翻开书页,果然看到了宋轻予的名字。
他于是也买了一套,然后转手递给宋轻予,跟她要签名。
宋轻予瞪了这个凑热闹的家伙一眼:“你不是都有好几个我的签名了吗。”
“这个不一样,这上面可有你的文章。”姜霍笑着说。
宋轻予翻了一个白眼,到底还是给自己的第1个粉丝签了名——虽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果然没过多久,宋轻予就发现班上出现了好几本被到处传阅的获奖作品集,还有人跟姜霍一样,捧着书到宋轻予面前讨要签名,说是有原作者签名的书,比较容易保值升值。
除了发小和几个最亲密的闺蜜,在其他人面前,宋轻予亲切小公主的人设还是立得很稳的,对此也只能满脸笑容,轻快的写下了龙飞凤舞的签名——她才不会承认,自从发现这个作文集发售了,她连夜练了好久自己的签名,直到这三个字写得潇洒飘逸,又充满了艺术性才作罢。
宋轻予的名字,也再一次在玉山中学火了起来,就连下课的时候,都有其他年级的学生围到她们教室窗口,想要看一看新晋名人是什么模样。
其实在这次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里,宋轻予绝对算不上最有话题度的那个,文章水平跟其他人比起来也只能说一般,要不是占据着一个重生者的眼界优势,是根本没可能得这个奖的。
现在媒体还有电视里讨论得最多的,是一个住在京城,性格相当特立独行,十分符合大家对传统才子印象的一等奖得主,那个男生早早就辍学了,一直在家学习,面对媒体的采访,也是各种高谈阔论豪放不羁,充满了让媒体兴奋不已的话题度。
相比之下,住在偏远的江东省江山市,文章也枯燥得充满了学术气息的宋轻予,就十分不引人注意了——在她那张照片被大家注意到之前。
随着获奖作文集在全国的热销,再加上某个充满了话题度的一等奖得主帮助话题升温,传统纸媒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对国内语文教育的争论,有的觉得这次作文比赛是一次充满了开创性和冒险精神的突破,也有些人觉得不过是场哗众取宠的小丑戏而已。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争议就会有热度,越热,争议性也越强。
开创杯作文大赛在全国的热度越来越高,连带着作文集的销量也一路扶摇直上,开始了连续一年在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霸榜的辉煌成绩——第二年把这本书挤下去的,是第2届开创杯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集。
当大众的目光聚焦在这场赛事之上的时候,别说一等奖得主了,就连所有的二等奖得主也全都像被过筛一样,被媒体筛了个遍,试图在第1个争议人物的风头过去以后,再寻找新一轮话题点。
然后,一等奖合照照片上那个格外漂亮的女生,就这么被大家注意到了。
宋轻予其实不太上相,再加上当时有点状况外,没有摆出最好的角度,她对这张照片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无奈即便如此,那个微微瞪着眼睛,一脸茫然的少女依然是照片上最亮眼的存在。
美女作家,说不定又是下一个话题引爆点——很多记者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