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46节
作者:
芈黍离 更新:2024-06-11 16:52 字数:5771
“陛下,若以能干,王玄真执掌武德司,绰绰有余!”李崇矩道。
“武德使的选任,可不只是能力!”刘皇帝淡淡道:“一个王寅武,还不足以汲取教训吗?”
听刘皇帝这样的回应,李崇矩心跳顿时加快了,后悔的情绪不断滋生,开始怀疑举荐王玄真,究竟是对对是错。
不过,刘皇帝接下来的话,打消了李崇矩的忐忑:“然而,王玄真其人,朕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能力、才干、见识,都不俗,西北差事,虽难称尽善尽美,却也做到他力所能及。比起他那个叔叔,此人要更识大体,更加聪明!就他吧!”
此言落,李崇矩这才大松一口气,拜道:“谢陛下!”
“起来吧!”看他仍旧跪着,刘皇帝语气也变得温和了些:“老腿可不适合久跪,你算是解脱了,回去颐养天年吧!不过,有时间,还是多进宫,陪朕聊聊天,喝喝酒!”
“是!老臣告退!”李崇矩缓慢起身,再度一礼。
望着李崇矩缓缓退去的身影,一直到消失在视野,刘皇帝还盯着殿门,久久不语。良久,刘皇帝悠悠叹道:“守则这一去,恐怕不会愿意再多来见朕了!”
见刘皇帝竟然表露出低落的情绪,刘旸不禁讶然,正欲劝说,却听刘皇帝哂笑着道来:“你看,有的人贪恋权位,恨不能永远把持权柄;有的人却弃之敝履,想要远离庙堂,避之江湖。
有的人想削尖了脑袋,想凑到朕身边,像苍蝇遇见屎一般,盘旋不去;有的人去畏如蛇蝎,把我看作噬人猛兽,一心远离,只求自保,生怕没个晚年善终……”
刘皇帝这番比喻,显得有些粗俗,在刘旸看来十分不恰当,但是,也充分表明了此时刘皇帝心态。李崇矩的请辞,他心里显然是不怎么痛快的。
想了想,刘旸还是劝道:“只能说,人各有志吧!不过,儿相信,李公对爹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年高体弱,但有所命,也能一往无前!”
听其言,刘皇帝瞥了刘旸两眼,微微一笑:“李守则,我是了解的,你却也不必如此为他说话!你记住,将来若有事,他还活着的话,不论年事多高,仍可倚重!我用他,他心怀忐忑,换作是你,他心中的负担或许会小些……”
第239章 禁轿
“站着做甚,坐下吧!”殿内,父子独处,刘皇帝冲刘旸道。
“是!”刘旸拱手示意,提袍落座。
看着一举一动规规矩矩的太子,刘皇帝沉吟了下,悠悠说道:“我听说,近两年来,东京出现了一股乘坐软轿、肩舆的风气,稍微有点权力地位的官吏,都好此道。不只官场,民间也是一般,出行乘轿,蔚然成风。甚至,有的人在攀比,谁的轿子更华丽,制作更精细,造价更高昂,有无此事!”
听刘皇帝提起这样一桩事,刘旸愣了下,方才点头道:“确有此事。不过,肩舆出行,自古有之,朝廷也未禁止,也是近几年,方才盛行。”
“你就没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刘皇帝淡淡道。
刘旸顿时留了心,拱手应道:“请爹示下!”
刘皇帝语气有些冷:“依我看来,喜欢乘轿的人,都是懒人,都是堕落的开始,他们喜欢有人捧着、抬着是吗?如此才能显示出权力、身份、地位?显得他们高人一等?
即便不提这些,一顶轿子出行,至少也需两人,更别提那些四抬、八抬大轿。我听说,刘曙就搞了一个顶十六人抬的华舆,再加上随从护卫,出行便是数十人扈从规模。
放大到整个东京,整个大汉,因乘轿一事,这其中又浪费了多少人力,你可有想过?这么多人,若是用到生产上,又能创造多少粮食、物产,产生多少价值,你可能考虑过?这么多人力,如此白白浪费,就不觉可惜?”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的表情也逐渐严肃起来,稍加思忖,不得不承认,刘皇帝所言,还是十分有道理的。再加上,近来朝廷施政,本就开始重视鼓励农桑、扩大生产,同时尽量努力减少控制城市人口。
而一个乘轿的习惯,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事情,经过刘皇帝这么一说,却也反应出在人力上的浪费,这一点,确实是刘旸所忽略的。
刘皇帝则继续道:“大汉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璀璨,但有些东西,在我看来,就是糟粕,比如这肩舆文化,就该摒弃,就该将之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儿惭愧!”刘旸起身,表示道,而后习惯性地顺着他的思路问道:“以爹之见,此风当如何整治?”
“自今以后,大汉禁止官民乘轿!”刘皇帝语气有些严厉道:“若犯,不论是谁,一律贬进刑徒营!用几人抬,就劳作几年!”
听刘皇帝意见,刘旸迟疑了下,道:“只是,有些老臣,年事已高,若无肩舆轿乘,只怕出行上会有困难,对此,是否能有额外开恩?”
瞥了刘旸一下,刘皇帝冷冷道:“难道就不能乘车?马车、驴车、牛车,难道不能提供出行便利?那些年轻力壮的文武们,连马都不会骑了?”
“是!”刘旸头低了下,稍加思索,又道:“然而有些地方,通行受限,却非车辆所能及,非人力不可……”
“倘若有这样的地方,青壮年就没有腿吗?走不了吗?年老者,去那等地方做甚?平民百姓,谁舍得乘轿,谁又有那个条件乘轿子,即便遇到伤病等紧急情况,推车、板车,哪怕靠人背负,多少出行办法,需要轿子这光鲜无用之物吗?”刘皇帝语气已然带上几分恼火,斥道:
“你不要再和我纠结那些细枝末节,总之,我不想再看到、听到,有好手好脚者,乘轿出行!发现一例,惩治一例,贵族官吏触犯,罪加一等!此事,你亲自督办!”
“遵命!”闻言,刘旸不由苦笑,无奈应道。他又不是反对此意见,只不过想多讨论讨论,考虑得全面些罢了。
“还有!”刘皇帝想到了什么,冲侍立在旁的喦脱道:“你吩咐下去,把宫中那些步撵、肩舆,都给朕烧了!禁轿之事情,就从朕开始,从宫廷开始!”
“是!”对于刘皇帝命令,喦脱自然不敢有任何质疑,不加迟疑应道。
但是刘旸,却不禁劝道:“爹,您以身作则,儿钦佩。只是,把步撵都毁了,却有不便之处。儿以为,天下臣民都可禁止乘轿,但天子不同,还请三思!”
“三思什么?”刘皇帝驳斥道:“莫非,你也以为,朕这双腿,走不动道了?”
刘旸一惊,赶忙道:“儿绝无此意!”
“就这样!”刘皇帝不耐烦地一摆手:“立国几十年,当真是什么情况都冒出来了!我告诉你,对于有些事情,有些风气,我就是看不惯,就该取缔禁止,就该严厉惩戒!”
“是!”
答应的同时,刘旸心中默默叹息,刘皇帝这两年的变化,当真是越来越明显了。刚愎乃至骄横,不容置疑。虽然大放权力,但他自己所坚持的想法与意见,也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就拿乘轿之风来说,刘旸也觉得有道理,可以设禁,但是刘皇帝表现出的那种严厉与粗暴,却让人心凉。
“启禀官家,徐王求见!”内侍的通禀,缓解了父子俩之间的少许尴尬。
等胖乎乎的刘承赟进殿之时,气氛已然恢复了融洽。刘承赟御前拜见:“不知陛下召臣,有何示谕?”
看着徐王,刘皇帝也不啰嗦,直接吩咐道:“正有一事,需赟哥帮忙动动脑筋!”
“陛下勿作此言,但请示下!”刘承赟立刻表态道,恭敬姿态十足。
刘皇帝不在意这些的样子,道:“漠北契丹那般,再度遣使南来求和,朕基本同意,准备择一女远赴漠北,嫁给契丹王耶律隆绪。
不过,你也知道,朕膝下诸女,年纪都不合适,且都已经许人,因此,只能从宗室之女中,选一合适之人。
你是掌管宗正的,对各家情况比较了解,可有建议?”
刘承赟一听这话,便明白刘皇帝的意思了。虽然刘皇帝说的是实情,他最小的女儿是七公主隆庆公主刘蕙,如今也二十二岁了,且嫁给了慕容承泰之子,甚至已经产子。
但是,即便有年纪合适的未许人的,以刘皇帝的脾性,也不会舍得远嫁异域。这种带有“和亲”性质的政治联姻,还得从宗室之女中挑选,而以大汉宗室如今的情况来看,年纪合适的,大概就是亲王刘煦的长女刘霏。
刘霏生于开宝七年,如今二八未满,虽然比耶律隆绪大了点,但岁数正相合。不过,刘承赟可不敢作此议论,思来想去,也只能从宗室旁支中选了。
这也是有先例的,高丽王王伷的王妃,就是他刘承赟的女儿。思索一阵,刘承赟试探着道:“陛下,臣弟刘承锡家有一女刘琳,年方十八,尚未许人,姿貌端庄,您以为如何?”
“刘承锡……”刘皇帝还想了想,方才记起是哪个:“他如今是什么情况?”
刘承赟道:“陛下,当年,刘承锡因夏州党项民乱之事,被夺了知州之职,贬为庶人,如今只是布衣平民!”
听刘承赟这么一说,刘皇帝回味过来,看着他,意味深长地道:“赟哥,这也是用心良苦了啊!”
“臣汗颜!”见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破,刘承赟憨厚一笑。
“可!”刘皇帝也没有多考虑,便答应道:“刘琳远嫁,于国有功,至于刘承锡嘛,可以起复,由吏部考评委派!”
“谢陛下!”
第240章 三郡公
琼林苑,作为刘皇帝在东京唯一的一座离宫,平日里少不了有贵人前往,踏青游玩,消暑纳凉,刘皇帝过去也多驾幸,常常一待便是十天半月。
不过,近两年来,刘皇帝却很少前往了,似乎已经习惯待在宫廷之内,不愿多动弹,也只有在新科会考后,举行琼林宴时,才会移驾。
不过,在这中秋节前,刘皇帝闲来兴致,再度出宫,驾临琼林苑。当然,不是他一人,随驾者,还有三名勋贵。
还不是一般的勋贵,杨业、潘美、石守信,三郡公,三将帅,老一辈的将帅硕果,这三人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仍是军中柱石。
过去的十年中,三公被刘皇帝“赶”到京外,潘、石二人,被安排轮戍道州,镇守地方。杨业则要更为奔波些,从南到北,都督兵制改革,检察结果,同时协助枢密院,搭建新国防体系,基本上,把大汉各道州跑了个遍,在诸边待得尤久。
大概是想他们了,趁着今年中秋佳节,刘皇帝下诏,将三人一并召回,准备欢度中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人在京城的影响,已经得到了消除,可以放回中央任用。
对于这三人,刘皇帝的态度是肯定的,帝国也还有诸多需要倚仗之处,外放十年之久,从各方面而言,都到了还朝之时。
金明池的风光,一年四季都堪称秀丽,尤以秋时最盛,和风熏人,遍地黄花。三郡公归来,虽然不像过去一般凯旋载功,但也颇有苦劳,因而也照常跟着刘皇帝一道,享受琼林苑的一条龙服务。
秋意醉人,碧草地上,刘皇帝与杨业几人比试射箭,这是日常保留项目,比起骑马,射艺明显要安全些。
弦颤声,破空声,扎靶声,声声不绝,随着一箭入红心,引得一片喝彩。石守信在旁,放下手中雕弓,恭维道:“陛下神射,是越发精进了!”
闻言,刘皇帝哈哈一笑:“练了几十年了,射中靶心,还得靠运气。朕这眼神也不大好了,箭靶就在远端,只见得影子轮廓,模糊不清,谈何神射,又谈何精进。石卿啊,你这是在取笑朕啊……”
“臣不敢!”石守信一脸小心地应道。大概是离京久了,不知道刘皇帝脾性到底变得如何,是否如传闻中那般可怕,因此都显得有些谨慎,谨慎到压抑。
“与朕相比,你们几人的手上功夫,倒是不减当年啊!”刘皇帝心情看起来不错,做出自认温和的表情,指着远处的几个箭靶道。
潘美与杨业也凑了过来,闻言,潘美笑道:“陛下教诲,臣等时时牢记心中,这创业吃饭的本事,不敢荒废,时时勤练!”
刘皇帝点点头,有些感慨道:“是啊!你们若是荒废懈怠了,那可是朝廷莫大的损失!都是朝廷顶梁,国家柱石,朝廷仰仗你们的地方还很多,可别过早马放南山啊!”
“多谢陛下信重!”三人互相看了看,一齐拜道。
边上设有休息区,练完箭,君臣几人落座,宫娥伺候瓜果点心。不得不说,刘皇帝的日子,多少还是有些享受的。
正逢秋时,河东的白社梨,河中的红枣、五味子,襄州的橘子,怀州的寒食杏仁,天南海北,四方特产,应有尽有。当然,循规矩,这些地方特产,都是需要宫中出钱采买的,只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做到哪一步,则另说,但至少有这么个规矩在,以免有的地方官,借上贡之名,肆意盘剥地方,既害民,还败坏皇室的名声。
君臣对饮,温酒能暖身,但这气氛,多少有些压抑,终究难以回到当初那般的和谐融洽,即便是杨业,也毕恭毕敬,拘束地紧。
闲谈几句,见他们这般反应,刘皇帝也渐觉无趣,他近来,总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功臣故旧,似乎在不断地疏远他这个皇帝。这让刘皇帝心中很是不快,但是,又不能苛责什么,毕竟这样的敬畏臣服,不正是当初他想要得到的吗?
只能说,一个年纪,一个阶段,一种心态。
大概觉得这样的谈话没滋没味的,年纪大了,话也多了,开始抱怨起来:“朕近来,越觉功臣凋零,故人远去,不胜凄零。你们这些人,陪朕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历尽千辛万苦,方才创立江山,当初君臣相宜,心心相印。
怎么老了,一个个却都想着离朕远去,与朕疏远!前日,李崇矩又向朕请辞了,他才六十一,就觉迟暮,朕本想让他再为朝廷多做些事,为朕多分忧,可惜其志甚坚,也不好劝,只能同意,全一份君臣情谊……”
听老皇帝像怨妇一般,在那里唠唠叨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杨业三人面面相觑,但都下意识地揣摩起刘皇帝的用意来。
潘美想了想,以一种试探的语气说道:“陛下,臣等也确实年迈,或许也到归养的时候了!”
一听这话,刘皇帝顿时面露恼怒,对潘美斥责道:“潘仲询啊潘仲询,你莫不是以为,朕说这番话,是要让你们请辞吗?朕就这般容不得人?你们就这般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这么怕朕老年昏聩,把朕当那噬人的恶虎?”
“陛下,臣不敢,臣万无此意啊!”刘皇帝的诛心之言说得痛快,潘美可慌了神,直接跪在席位上,叩头道:“请陛下恕罪!”
一旁,杨业与石守信也觉心惊,放下手中酒杯,屏气凝神,低眉顺眼。
见三人表现,刘皇帝愣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也觉自己有些反应过激了,但温和的表情是想装也装不出来了。
看着几乎五体投地的潘美,心中仍旧不是滋味,良久,摆了摆手,道:“起来吧!你这是做甚?今日是我们君臣相聚,一叙情谊,本欲畅所欲言……”
“谢陛下!”潘美这才起身,但额头已然冒出了冷汗,秋风一吹,甚凉,头脑也更清晰,应付起来也更加小心。
即便刘皇帝想方设法要把气氛活跃起来,但都是无用功,这三郡公,恭敬得让他别扭极了。尝试未果,刘皇帝也就放弃了,他是明白了,这些功臣故旧啊,与他之间的距离,确实是越来越远了。
即使杨业,当年是多么亲近,如今,也变得生疏了,那恭敬谨慎的姿态,让刘皇帝无奈极了。刘皇帝是个习惯反思的人,但在这方面,他也实在反省不出,自己有什么问题……
“好了,想和你们吃吃酒,叙叙话,都这么没滋没味的,今日就到这儿吧!”刘皇帝意兴阑珊地摆摆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