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作者:
初云之初 更新:2025-01-11 17:31 字数:4352
“好嘞!”女车把式应了一声,驾驶马车往东市去,又道:“虽说东市卖的东西多,平头百姓去的也多,但这可不是说东市的东西不好。单说制衣裳的铺子吧,地方上可能就那么几种样式,可到了东市呀,您就瞧吧,头一次去的人,没一个看完之后眼睛不花的!”
乔翎很感兴趣的追问了一句,女车把式却不肯多说了,只道:“您还是问张小娘子吧,这方面的事情,她必然比我了解的多。”
乔翎于是又两眼闪闪的去看张玉映。
后者好笑之余,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粗陋的灰色囚衣,心里又有些酸涩的感动。
乔翎救了她,却从不邀恩,并不将此放在心上,她记着对方的恩情,也不必时时刻刻都挂在嘴上。
略一沉吟,张玉映徐徐开口:“本朝对于官宦的服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品阶服色不同,又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命妇们也依据品阶划分服制,官宦朝会,命妇入宫,自不必多说,都该是正经服制加身的。”
“而除此之外,却是几乎百无禁忌,加之我朝幅员辽阔,历史久远,前前后后倒是生出许多旁的形制衣裳来。”
她声音温和而平静,有种流水般的舒缓:“先帝在时,有感于三都之间浮华奢侈之风盛行,勋贵官宦竞相攀比,怪态百出,有亏肃敬,所以专门降下敕令,推崇尊古,那些稍显怪异的便也就渐渐的少了,只是私底下穿戴,到了当今这一朝,也仍旧延续了先帝时期的这一敕令……”
乔翎只听她说,倒是生不出什么实感来,等到真的进了制衣店,那风情万种的女店主冲她微微一笑,她只觉得两只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那女店主穿着一件轻薄的茜色低胸襦裙,小露出一点雪白诱人的□□,肩上披着杏色的近乎透明的短衣,几乎能够看见那美人肩头的一颗红痣,而她臂间那披帛却是嫩绿色的,俏生生如三月新发的柳芽。
摇曳多情,宛如春神。
往脸上看,其实并不如张玉映美丽,然而那种难以描述的风韵,却是动人极了。
店里边当然还有别的客人,然而那春神一般美丽的女店主却往她们面前来了,知道乔翎是初来乍到,要为自己和张玉映制两件衣裳,又笑着拉她们往店内去选。
有交襟曳地、领口上用金银丝线绣有不同图案的长裙,也有交领右衽、下襟缠绕的曲裾,有形制利落的半臂襦裙,还有店主身上那将她衬托的宛如春神一般的齐胸襦裙。
乔翎几乎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那条像倒扣花朵形状一般的裙子:“它为什么是鼓起来的?!”
那春神娘娘便掀开给她看:“里边加了竹条,也有加鱼骨的,层层叠叠,美极了!”
介绍完之后又不免有些郁卒:“一道崇古令下来,选买这类的客人都少了,可这原也是圣人之世的产物,怎么不算是古时的服制呢!”
乔翎感同身受般的陪她唏嘘了几声。
她两眼发光的看着那条花朵裙。
最后悻悻的选了最便宜的几条。
春神娘娘也不生气,笑吟吟道:“今日带不走,总也有来日,我与娘子投缘,这条裙子,永远给你留着!”
乔翎又惊又喜:“果真吗姐姐?!”
春神娘娘那双修长美丽的手轻抚着心口,声音清脆:“东市的人都知道,罗十三娘说话算话!”
原来春神娘娘叫罗十三娘。
乔翎将这名字记在心里,谢过了她的盛情款待,便待带着张玉映往越国公府去。
张玉映新换了衣裳,饶是先前粗服乱发、不掩国色,此时衣裳一新,却也别生另一种风姿了。
知道乔翎意欲何往,她目光不落痕迹的在乔翎身上打个转,低声提议道:“娘子一路北上,风尘仆仆,是否要换身衣裳?”
乔翎马上两手交叉在胸前:“不!”
她惊奇极了,还有些不平:“我这条红裙子多好看?这是我最喜欢的衣服!”
相处的时间虽短,但张玉映也已经略微摸到了一点这位娘子的性情,且她自知领受乔翎大恩,更不肯越矩。
现下见她拒绝,也不再劝,只是轻叹口气,有些无奈的道:“世人讲先敬罗衣后敬人,固然有可笑之处,但参不透的才是大多数啊……”
她定定的看着乔翎:“娘子与越国公既有婚约,今次又是入京来完婚的,可知道越国公府众人品性如何?”
乔翎果断的摇了摇头:“一无所知。”
张玉映没有问“既然一无所知,怎么会嫁过来呢?”,只是一一告诉她:“别的人倒是还好,即便见娘子孤身入京前来成婚,也不会,至少不会当面跟您说什么难听的话。”
“府上老太君年高德劭,人也宽和,越国公自己体弱多病,从不理事,姜二夫人也是好相与的人,您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越国公的继母梁氏夫人。”
乔翎面露探寻之色。
张玉映注视着她,徐徐道:“梁氏夫人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倨傲的人。”
她甚至于一连用了三个“非常”。
眼见着乔翎眉毛一震,确实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张玉映才继续道:“这位夫人的出身非常显赫,她的父亲是高皇帝开国十大功臣排名第二的安国公,母亲的来历更是了不得,是先帝的胞妹武安大长公主,皇太后很喜欢这个外甥女,她是以公主的仪仗从宫里出嫁的……”
乔翎忍不住岔开了话题:“这么好的家世,为什么要给老越国公做继室啊,不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做原配夫人吗?”
张玉映微妙的停顿了一下,神情复杂:“因为她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倨傲的人。”
“据说,当时年岁上与她适合的人其实不少,只是都被她一一否决了。”
“有侯府次子。梁氏夫人说,我本就是国公之女、皇室血脉,嫁妆比肩公主,侯府世子倒也可以屈就,凭什么下嫁给无法承继爵位的次子?”
乔翎不禁道:“这,有点道理啊。”
张玉映又说:“也有宰相之子,梁氏夫人说,我生来就出入宫廷和高门,从来都是站在最前边的那一撮人,难道要嫁给一个七品的小官,逢年过节抱着七品的命妇诰命,跟那群我看不上的人一起在殿外吹风?想想就丢死人了!”
乔翎想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所以就是老越国公了。”
张玉映一摊手:“二人年岁相当,爵位足够匹配,且除此之外……”
她微微一笑:“据说,老越国公当年乃是神都第一美男子,丰神俊秀,世间少有能够与之匹敌的。”
乔翎下意识的张开了口,继而马上反应过来道:“现在的越国公像他吗?这对我很重要!!!”
张玉映抿着嘴笑:“不说老越国公,老越国公的原配夫人也是美人啊。”
乔翎放下心来。
……
她们在议论梁氏夫人,却不知道,此时此刻,越国公府里的梁氏夫人也在跟陪房议论她。
“老太君素日里忙的跟什么似的,倒是还记挂着没过门的孙媳妇,说人就要到了,叫我好生招待。”
梁氏夫人怀抱着一只狸花猫,靠在背枕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抚摸着,神情嘲弄:“虽说她向来好给儿孙们选取穷酸小户人家的女儿,但这回选的也太低了些,什么犄角旮旯捡来的,就要往家里边领。”
陪房道:“说是八字契合,能旺一旺国公的命格呢,前回请了太医来诊脉,我瞧着那边的脸色,国公只怕有些不好,老太君急着给孙儿操办婚事,大抵也有些冲喜的意思……”
如今的越国公乃是老越国公的原配夫人所生,同梁氏夫人先天就隔着一层,她更不耐烦做出慈母情状,嫁进来之后继子之事一概不理,全盘托给老太君顾看,只当他不存在。
对此,起初外边有些人议论,道是继母不慈、夫人不贤。
然而梁氏夫人是谁,眼睛是生在头顶上的,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听到耳朵里,那是立时就会杀到对方面前去的:“我倒是可以尽一尽慈母之心,只是话分两说,世子自打落地就药不离口,病危也是常事,倘若在我那儿有个万一,你来替我担这谋爵害命的罪责吗?”
这……谁敢应承下这种事啊。
梁氏夫人尤且不肯罢休,还要找人告诉对方的丈夫:“尊夫人好像也不怎么贤淑啊,四处搬弄口舌的,会是什么贤妇?”
梁氏夫人还不肯罢休,再找人告诉对方的父母:“你们的女儿教的也不怎么好啊,自己持身不正,倒是很擅长说别人的是非呢!”
不服气?
你也可以去我娘家告状啊,我又没拦着!
皇太后知道了笑得不住:“这丫头好大的脾气!”言语之间并没有流露出生气的意思。
她老人家尚且如此,别人又能如何?
如此狠杀了一只鸡,换来了此后是十数年的安生日子。
老越国公并不是不讲理的人,也觉得梁氏夫人的做法并无过错。
本就不是亲生母子,且长子又向来体弱,强行要他们拧到一起去,出了事端反而不美。
如此,便也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一个有意疏远,一个体弱多病,足不出户,名义上的母子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回,反倒相安无事。
但这会儿,这名义上的继子要娶妻了啊……
儿媳妇拜见婆母,是天经地义之事,且继子因为多病,少给继母问安不足为怪,但身强体健的儿媳妇,有什么理由不时常去拜见婆母呢?
倘若有梁氏夫人那样强硬的母家也就罢了,偏也没有……
寻常人家的媳妇想到这里,估计就要提心吊胆了,殊不知梁氏夫人也烦。
她极厌恶的重重叹了口气:“这样一个人来见我,我都怕污了我的院子!”
说完,又捻着怀里那只狸花猫的胡子说:“府里本也没有多少人,国公看起来也不像是能多子多福的样子,无谓占那么多屋舍,把北边那几座老楼拆了,新建个园子出来,多栽些桂花过去,冲一冲这穷酸气!”
陪房小心翼翼的应了。
那狸花猫不高兴的“喵”了一声,一抖身子,敏捷的从她膝上跃了下去。
梁氏夫人手顺势一松,却听外边脚步声近了,很快有人一打帘子,传了话来:“夫人,外头来了两位娇客,一位说是咱们国公定了亲的夫人,另一位……”
“张玉映?”
梁氏夫人看着二女中站在后边的那个,脸上显而易见的笼了一层寒霜,柳眉倒竖:“你们怎么会混到一起去?!”
此女同鲁王之间的纠葛,她也有所耳闻。
梁氏夫人想到此处,眉头愈发紧锁,终于将目光挪到了站在前边的,据说是自己未来儿媳妇的那娘子身上。
乔翎很有礼貌的向她行个晚辈礼,满脸乖巧,嘴巴甜的能漾出蜜来:“我早就听说婆婆您出身尊贵,气度雍容,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金相玉质也不足以形容您啊!”
梁氏夫人不轻不重的给噎了一下。
伸手不打笑脸人,她面无表情的应了声,又问:“你,还有张玉映,怎么回事?”
乔翎于是就飞速的把事情原委讲了,最后道:“我是您嫡亲的儿媳妇,我们越国公府的门楣又是如此的显赫,而您又有着如此不凡的出身,难道还不能得罪区区三皇子一回吗?”
梁氏夫人:“……”
讨厌一些没有边界感的儿媳妇!
她看着乔翎,面无表情,没有说话。
乔翎:“……”
乔翎缩着脖子,小心翼翼道:“婆婆,你的眼神好冰冷。”
第7章
张玉映同乔翎一处往越国公府去的时候,便劝过她了。
“娘子的大恩大德,玉映铭记在心,只是是否真的要带我往越国公府去,还请娘子三思。”